成就巡礼

    成就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就巡礼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发展成就巡礼⑥】聚力中医药创新 赋能新质生产力 谱写科技强校新篇章

    来源: 时间:2025-04-11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全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贡献卓著”的一流中医药大学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鼓舞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团结奋进、砥砺前行,自4月10日起,党委宣传部陆续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成就巡礼”、“喜迎党代会·学院风采”系列报道,多维度展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的发展成就,多平台报道第三次党代会的最新消息,多层次展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面貌,激励全体安中医人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科技处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有组织科研”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医药“政产学研用金服用”深度融合,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锚定国家战略,科研攻关实现量质双升

    学校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关键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国家级项目申报立项若干举措》,设立“青年英才计划”“临床科研基金”等专项,构建“培育—申报—突破”全链条支持体系。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较“十三五”增长64%,科研总经费突破3亿元,实现翻番。2024年获批国家级项目40项,创历史新高,并首次斩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高校思政和后期资助专项,实现零的突破。在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中,单年获批经费达5600万元,彰显学校服务地方健康需求的科技担当。

    国家自然基金安徽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开题论证会

    基于安徽省中医名家名方名术的智慧诊疗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及应用

    膜性肾病中医诊疗规律系统化研究项目启动会

    锻造硬核成果,创新能级跨越式提升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实现人文社科一等奖“破冰”;在“CN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SCI论文总数超3200篇;助力霍山石斛成功载入《中国药典》,“疏风解毒胶囊抗新冠病毒研究”入选全国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知识产权转化成效显著,获批专利213件(发明专利133件),3个院内制剂转化金额达1800万元,灵芝类产品通过科技赋权改革实现市场化,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安中医方案”。

    国家进步科技二等奖

    彭代银-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

    王先俊-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奖励证书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证书

    夯实平台支撑,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自2019年以来学校新获批省部级平台19个,包括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显著提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创新能力。学校4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全部通过2024年重组评估,其中安徽省中药复方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学校持续推进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实体化建设,2024年度完成各研究所、中心负责人的新一轮聘任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保障。

    国家杰青刘吉开教授团队入驻大学科技园

    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合肥分中心(筹)揭牌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揭牌


    激活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

    学校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依托少荃湖科技产业园,推动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影像云系统等成果落地,参股成立科技企业2家;助力安徽省“十大皖药”战略,带动全省30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动中药产业产值从500亿元跃升至近千亿元,其中霍山石斛单品产值达40亿元。与亳州等17个市县、多家龙头企业共建22个科技平台,实施校企合作课题301项,经费1.1亿元,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闭环生态。

    学校“中医智能舌诊”项目闪耀亮相2021中国(安徽)科交会

    厚植创新沃土,学术生态持续优化

    学校打造“新安论坛”学术品牌,主办国际网络药理学大会等高端会议260余场,参与安徽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展,营造开放协同的创新氛围。《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影响力稳居全国中医药期刊前1/3,2023年入选“中医药T2级核心期刊”,2024年跻身“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管理机制方面,修订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制度,推行分类评价改革,建成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保驾护航。

    首届国际网络药理学大会暨202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高峰论坛(承办)

    首届国际网络药理学大会暨202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高峰论坛(承办)

    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

    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

    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

    2022年学报优秀期刊奖

    黄璐琦教授作新安论坛学术交流

    奋进新征程,科技处将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为契机,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线生产力”,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和“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贡献卓著”的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科技处、科学院办公室、发展改革处/供稿 校第三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小组宣传组/编发)




    安徽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4300号